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独立道路机械品牌难做 未来产业是中、美、日系综合型制造商的竞争

发布于 2017-06-08 10:17:20   浏览 次  
 

道路机械业务难做。这不,连全球排名第一的维特根,也把自己给卖了,买家是美国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约翰迪尔。

  全球道路机械领域乃至整个工程机械产业,维特根的销售额一直位居领先。2011—2016年,其销售额分别为22.77亿美元、23.60亿美元、23.97亿美元、23.34亿美元和29.31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这样稳中有升的业绩实属难得。

  但即便如此,维特根的“不安”也从未消失。创立于1961年的维特根,1997年正式交由维特根兄弟管理。在两人接手的前一年——1996年,维特根收购了摊铺机制造商福格勒;接手之后第二年,即1999年,维特根又收购了压路机品牌悍马。7年后,维特根又收购了破碎设备制造商克林曼;8年后,也就是2014年,维特根再度出手,控股边宁荷夫。

  和此前相关性颇高的交易相比,2006年之后维特根的收购,则是将业务推向传统路面压实设备之外的领域。而在包括德国、美国和中国在内的三大工程机械展会上,维特根也尽力展现着其多品类的产品线,以及跨越狭义路面设备领域,延伸至上下游的全套解决方案实力。

  细分市场空间有限,不止是维特根遇到的挑战。早年间和维特根齐名的全球路面领军企业——戴纳派克,也曾遇到这样的瓶颈。尽管屡屡被出手,且价格一波高过一波,但戴纳派克的销售额却并未有太大起色。诚然,一方面是因为频繁交易,战略难有持续性;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每个接盘者对道路设备市场空间的看低,对路面设备领域业务独立发展的“无力”。最终,戴纳派克还是归入了老牌路面设备制造商——法亚集团旗下,并融入其专业压实设备业务——宝马格板块。

  至今为止,全球路面设备领域,已经没有了完全独立的、专业的设备制造企业;而发展势头上升的法亚集团背后,实则有着规模庞大的建筑与工业业务——这部分业务在法亚集团的整体占比高达71%。

  收购方约翰迪尔的实力也不容易忽视。业务大部分分布在北美的约翰迪尔,2011—2016年间工程机械及林业设备业务销售额分别为53.72亿美元、63.78亿美元、58.66亿美元、65.81亿美元、59.63亿美元和49.00亿美元;但如果将农业机械加入通盘考虑,2011—2016年约翰迪尔的销售额分别是320.13亿美元、361.57亿美元、377.95亿美元、360.67亿美元、288.67亿美元和266.44亿美元。

  显然,由于农业机械业务的影响,约翰迪尔整个发展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其急需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有力的增长极,而以公路建设为代表的美国基建领域,出现了这样的机会。随着特朗普力推的“万亿投入计划”落地,美国交通建设,很有可能重现上世纪中期“洲际高速公路建设”的辉煌——而那个年代,被很多人认为“很大程度上缔造了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最大的制造商——卡特彼勒”。

  当然,维特根此次出售,也将全球产业的“新国家竞争格局”进一步坐实。通过之前十几年的出售,曾作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国的德国,几乎完成了“去工程机械化”的过程。目前德国仅存的上规模工程机械制造商,只有利勃海尔、威克诺森、宝峨等寥寥几家。未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综合型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无疑将主要集中在中、美、日三国之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