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军车川藏线历险:冲出公路悬在悬崖边上

发布于 2016-11-28 17:56:48   浏览 次  
 

一条崎岖的山路通向远方,通向那雪域的故乡,多少战友留在这里,永远化作山的脊梁……初冬时节,雪域高原白雪皑皑,笔者跟随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官兵穿越三千里风雪川藏线,执行年度最后一趟进藏物资运输任务,感悟百余名满期老兵征战西部奇路的平凡感人故事。

  用心为战车保驾护航

  “415号车挂不进档,停靠在东达山顶。”驾驶员经过一番检修后,束手无策,不得已通过电台向救济车求援。

  不久,风雪中,一名瘦高个战士从驾驶室跳下来,携带工具箱迅速上前,伏在发动机上开始 “诊脉”,不到一分钟便找准症结,钻入车底开始忙活起来。这位靠“听闻看拉”锁定故障的四级军士长就是该团驾驶员兼车辆救济员朱小红。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东达山顶车辆离合器片烧蚀,长跑这条线的老兵都知道这个理。东达山山顶海拔高五千余米,常年高寒缺氧,要解决离合器片烧蚀这个故障,需耗时三个小时,体力消耗巨大、工程复杂。然而就是这样又苦又累的活,朱小红一干就是8年,先后成功排除上千次故障,为战车驰骋高原保驾护航。

  自从当上全营车辆总救济员,近50余次的任务中,他每天总是最后一个到站、最后一个就餐,也因此患上了腰肌劳损和胃病,每次上线前,药箱里总少不了装些膏药和胃药。

  考虑到朱小红即将满期,此次任务出发前,连队专门将其调离车辆维修岗位,可这个硬汉坚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从军16年,趟趟上高原,年年出满勤,将千余吨物资运抵藏区,多次立功受奖。坐在驾驶室,聊着这些年的所获,笔者发自内心为其点赞。

  “作为军人,你总是拼命干工作;作为丈夫,嫂子今年早产,你在边防线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作为父亲,孩子一出生就连续三次长达32天住在温箱,迟迟归来的你连孩子都没有抱一下,又归队执行任务。”妹妹忍不住偷偷打电话埋怨哥哥朱小红。

  “其实朱小红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拼,早在4年前,他上士军衔服役期满时,一位地方赛车教练就专程赶来开出丰厚待遇,希望其退役改行担任赛车手。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却挠挠头做出一个意外的决定:向党组织递交留队申请书。”连长包洪超说。

  转眼,天空慢慢暗下来,随着发动机再次运转,耀眼的灯光照亮了前方蜿蜒崎岖的山路,满身油污的朱小红回到驾驶室,驾驶心爱的战车继续行驶在茫茫雪域高原。

  如今16年服役期满,这位全军红旗车驾驶员标兵告诉笔者:“人要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川藏线练就了我,只要部队需要我一天,我就不会离开川藏线。”

  海拔5000余米,72颗幸运石伴我闯天路

  “扎根高原12载,青春年华献边防。”这是四连老兵雍志能专门为第72块石头写的一句话。

  看着眼前这个装满各色各异小石头的箱子,雍志能仿佛回到12年前第一次上线时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过去,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川藏线是“虫蛀的麻绳、锈蚀的钢丝”,可以说每一次出征,都是生死考验。跟随师傅上线执行进藏物资运输任务,望着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乱石,甚至连护栏都没有的崎岖山路,雍志能吓得跟丢了魂似的,几个晚上都辗转难眠。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有一天,狂风过后,雍志能下车加注淋水,瞅着班长拾取一旁的石头,出于好奇,自己便开始用石头记录线上孤单的生活。转眼到了第三个年头,雍志能也当上了教练班长。一天,车辆行驶进入然乌弯道,由于同车徒弟驾驶经验不足,加之道路本身狭窄难行,方向盘打出去没有及时收回,一下子冲出公路,雍志能果断猛踩副刹,一手抓住方向,但时间还是晚了些,侧轮冲出路基,一堆石头挡着,车子严重倾斜,悬在悬崖边上。

  从那以后,每次顺利完成任务返回营区,他总会将挑好的一块石头放进宝贝箱里,久而久之,官兵们也习惯称这堆石头为“幸运石”,这是安全完成任务的象征。瞧,这块石头是暗红色,代表这次任务遇到险情,同时也提醒自己下次必须更加谨慎。他把每次上线都当成出征打仗,随时经受重重突发考验。军旅生涯中,雍志能先后几十次遭遇雪崩、泥石流、塌方、飞石等险情,凭借科学的指挥手段和过硬的驾驶技能,次次都能化险为夷。

  如今,川藏线虽没有当初那样艰险,但是汽车兵们年年都在跑,线上的每一个兵站、每一个路标、每一位长眠高原的战友,都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中。经过 12年的历练,雍志能也从当初的胆小鬼,成长为川藏线上的“活地图”、车辆装备的“铁马神医”,撰写出《线上四季行车口诀》等资料,也留下了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

  这次任务,雍志能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所掌握的驾驶技能毫无保留传授给新带的两名徒弟,确保老兵退伍战斗力不断线。

  一块石头一个故事,待到边关驼铃再响时 ,雍志能和其他战友一样面临着新的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雍志能没有犹豫:“我选择继续征战西部奇路。”

  临走前再给战友送上一条哈达

  一日入伍、终生为兵……任务途中,满期官兵来到“川藏线十英雄”纪念碑广场,敬献哈达、鲜花,以此缅怀兵站部长眠于三千里川藏线的600余名战友。

  素有“生死线”之称的川藏线,横跨14条江河,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沿线有雪崩、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路段100多处,80%以上的公路处在陡坡和悬崖地带。

  自川藏公路通车60余年来,该团历代官兵置身险中不怕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每年有七、八个月时间奋战在川藏线上,顽强克服自然灾害和高原缺氧带来的重重困难,为保障西藏边防建设和驻藏部队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级军士长袁列波行车途中专程将香烟点着并洒向窗外,祭奠自己的好战友、好兄弟。还记得第一次出任务时,从驻地到藏区边防点需要跑上21天,那是正值3月的一天,雪域高原大雪纷飞,道路能见度极差,路况极度危险,车辆翻越崎岖山路时,一块巨大的飞石顺着滑坡的山体飞速滑来……后来,驾驶员永远化作路碑树立雪山,守护一茬茬战友继续征战这条西部奇路。

  倒下的化作路基,活着的站成路标。60多年里,面对凶险莫测的高原天路,一代代汽车兵吃苦不言苦,献了青春献子孙,先后涌现出几十对父子兵、兄弟兵共同征战西部奇路的感人故事。团队也创造进藏运输连续十三年安全圆满的佳绩。

  笔者了解到,该团每逢清明节、老兵退伍、新兵上线等时节,都会组织官兵祭奠长眠雪山的英雄,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

  如今,再上川藏线,全体满期老兵却难以说声——再见!

  (部分图片由杨磊、干亚东提供 中国军网 )

相关资讯